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陣頭匯演迎城隍

【聯合報╱林明德/文】 2011.06.10 03:27 am

今年(農曆)5月13迎城隍,陣頭大匯演,時間是6月11日,地點在永樂市場廣場……期盼大家來看熱鬧也要看門道……

台灣諺語云:「一府二鹿三艋舺。」言簡意賅地點出了四百年來開發歷程的縮影。可是據台北發展史上看,從清末到日治期間,大稻埕是繼艋舺之後,在經濟、社會、宗教與文化活動,都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繁盛風華,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圖〉(1930年代)可為見證,而台北市最早、也最具歷史意義的市街,更充分說明了她的黃金歲月與地位。至於連雅堂稱讚大稻埕是「台北樞要之地,商務殷盛,冠於全台」,毋寧是歷史定位之論了。
近年來,迪化街並未因都更而受到影響,反而釋放歷史建築的魅力。特別是信仰圈的廟會活動,既凝聚在地民眾,又吸引國內外遊客,成為觀光景點,其中以霞海城隍廟(1895-)神誕──迎城隍,最受矚目,諺語有「5月13人看人」,可謂當時的實錄。
霞海城隍廟只有正殿與拜亭,據說位於「雞母巢穴」上,神靈顯赫,香火鼎盛。一百五十多年來,其廟貌格局雖歷經多次修葺,卻始終如一,「台北市定三級古蹟」儼然是她的身分證。
長期以來,廟方積極推動的城隍祭典,由放軍安五營,暗訪夜巡──夜間巡視轄區訪察民情、驅邪鎮煞,遶境遊行,壽宴、收軍犒賞,到祝壽法會,儀式莊嚴,加上陣頭與戲曲表演,構成厚實的寺廟文化,贏得「北台灣第一」之稱,其「5月13迎城隍」於2010年經台北市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對民間廟宇文化而言,這是一種肯定。
1990年代,廟方負責人陳文文董事長深感寺廟文化的重要性,多次邀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規畫活動,例如古蹟導覽、籤詩心解、八家將臉譜整理、陣頭系列匯演等。我曾強調過要引領外行人成為內行人,透過境教,讓他們看熱鬧又看門道,因此活動推出,深獲得信仰圈與觀眾的共鳴,也為廟方累積許多珍貴的人文資源。
2008將舞神風、2009群獅匯演、2010樂鼓喧天,今年則是陣頭大匯演。
「陣頭」,又名「藝陣」,或稱「民間藝陣」,是指含有技藝表演性質的民俗團體,它生發形成於民俗,並且流行於常民社會,深具粗獷性格,能展現素樸之美。台灣陣頭與宗教祭典關係極為密切,在迎神賽會中都可看到它的影子,就表演形式而言,可分為雜技與小戲兩類。前者有獅陣、龍陣、宋江陣、高蹺陣、跳鼓陣、布馬陣、十二婆姊陣、八家將等,後者則有車鼓陣、牛犁陣等。
2011年陣頭大匯演的主題定調為:展現多元陣頭底蘊、領略陣頭的美學元素,進行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為文創提供思考的空間。參加匯演的陣頭共有七團九隊,分布於北中南,包括:醒獅、舞龍、宋江陣、什家將、車鼓、戰鼓與花鼓,均為一時之選。這些表演團隊都由陣頭研究學者吳騰達教授所推薦,並且親臨現場解說。各團演出的戲碼分別是:三芝聖雲獅的台灣獅陣與舞獅玩刀;鴻勝醒獅團,是榮獲「薪傳獎」的團隊,首創「醒獅鑼鼓」的表演形式,又將民俗節慶編成《台灣廟會》,飲譽國內外,其〈步步高升〉在陽剛、高難度中加入俏皮元素,如此藝高膽大的表演往往令人驚心動魄;威勁龍獅武術戰鼓團,一團多藝,由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國術與龍獅隊組成,其「競技龍」、「北獅隊」為傳統陣頭開創新局面,令人讚賞;順賢宮宋江文化技藝團來自「台灣藝陣之鄉」的高雄內門,以技藝超群,名聞中外,其表演內容有龍捲水、蜈蚣陣、黃蜂結巢、開旗斧、連環對打、八卦陣等陣型,動作逼真,引人入勝;白龍庵五靈堂「什家將」為台灣最早的家將,其臉譜、儀杖、步法,別樹一幟,國際攝影大師柯錫杰曾為之造像,並且驚嘆為既是本土又是國際的文化資產;旭陽車鼓劇團,由傳統技藝獎得主吳天羅所創立,是雲林鄉土小戲,角色有旦、丑,其調情與身段,令人為之莞爾;新瓦屋花鼓隊,充滿濃濃的客家味,是台灣唯一僅有的客家花鼓隊,2009年列入新竹縣無形文化資產,其表演以丑扮為主,隨鼓聲節奏跳動,走入群眾,產生互動,能發揮另類的嫵媚效果。
今年(農曆)5月13迎城隍,陣頭大匯演,時間是6月11日,地點在永樂市場廣場。上午綵街與定點的表演,下午表演並有現場導覽解說。廟方與社教館提供場域,好讓各團透過表演、觀摩,切磋技藝,進行交流。這是一場難得的廟會活動,期盼大家來看熱鬧也要看門道。

【2011/06/10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