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譜寫我的人生(下)


憶往 素人版/爺奶自傳 最真的生命故事
2010/02/11
【聯合報/記者康錦卿/報導】
【憶往/素人版】
「自傳可以這樣寫」,連續幾年,台北延平南路古蹟撫台街洋樓旁的大樓、中國砂輪六樓會議室,每個月定期都有一群中年的歐巴桑小姐和歐吉桑,一起聊著「生命的樂章」,相互練習寫著「生命的故事」。
台灣人自傳 獲日本國際賞
2006年日本山梨縣,「自分史學會」(自傳學會)頒發「我的物語」(我的故事)年度大賞。這次頭一回頒給台灣人,當時90歲的中國砂輪名譽董事長白永傳,以日文撰寫的回憶錄「報恩一途」(感恩的一生)獲得國際賞。
「台灣沒有一個推廣寫自傳的團體,從家庭教育和家庭歷史觀點來看,都是損失。」白永傳有感而發後起而行,找了將他的自傳推薦到日本的呂麗絲等人成立「永傳道德會」,開始推廣「寫自傳」,直至辭世。三子白文亮,繼承父志持續推廣至今。
人生的點滴 就是要自己寫
在永傳道德會,「老」同學面臨的困難,也是「沒有寫作經驗」,資深學員吳銘說,我們想自己書寫。
我變成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我失去了摯愛的媽咪。四歲喪父的我,父親這名詞對我來說是極為陌生,但我從不怨嘆自己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因為我有四個兄姊與一位偉大的母親。」這是桃園縣「全民寫傳記」活動參加者周宸羽的作品「阿卿」,她將母親辛苦的一生書寫下來,對母親的思念,讓評審邊看邊掉淚。
北市家庭生活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呂麗絲說,在日本並不是有錢人或政治家才寫自傳。像上述的「素人自傳」,在現代的高齡社會有其價值,呂呂麗絲說,要有組織地去推廣「素人自傳」。
「蔡素節,就是被培訓推廣的種籽。」在永傳道德會,她做了一本圖文茂的自傳,在向陽會、老人會,都有她熱心推廣「書寫生命」的身影。
住在宜蘭的樓元玲,還固定到星三星的女監,陪受刑人用彩色棉紙貼出「藝術創作的生命故事」。
自傳三部曲 不寫流水帳
講義雜誌讀書會種籽老師陳順容,建議多閱讀別人的故事,她提出寫自傳三部曲:原味呈現固然重要,文筆潤飾不能少,取材取捨考驗大。要具備「省思、分享、借鏡」三要素,才不會流於「流水帳式自傳」。
「每個生命都與家庭聯結,不管是好結或壞結。」老學員采靜當初報名是想寫媽媽的故事,現在她是「九顆鑽石分享會」的帶領老師之一,她和夥伴呼應了呂麗絲說的「從自傳解開家庭的結,重新編織家庭的結。
自傳可以這樣寫
1.最傳統的方式:
編年,依時間分時段,如童年、求學、就業、戀愛、家庭、退休等六階段,一一記述。其中可包括過往的梳理、當下的覺察、未來的展演。
2.最難忘的事件:
回憶人生中每一階段,比如看老照片、找老友聊天,往事有時就會一幕幕呈現眼前,此時是動手整理記憶的時候,要用寫的、畫的、拍的都行。互動故事可包含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其他。
3.點線面的連結:每一階段一個故事,就是一個點,有了數個點後,可用線來連接,就可成為面。故事串連完成自傳。
4.最迷你的生命:
先完成一個小故事,依計畫寫作、要隨機也行。
5.最生動的畫面:
相片加上影像軟身體,也可加上字幕,自編自導自演,自己發行「生命故事影音集」。
資料提供:戴文郎老師、吳宗銘先生
過年陪爺奶寫自傳
1.先擬訂計畫:訂定短程目標,比如篇幅、型式、字數、分工。
2.要半誘半勸:觀察爺奶意願,勿強迫,勿急躁。
3.找出舊照片:聽爺奶看圖說故事,記錄拍照的年代、時間和影中人及故事。可以 悄悄錄音,也可公開錄音訪談。
4.先寫小短篇:爺奶自己動手寫最好,原稿拍照留存,幫忙打字整理電子檔。
5.跟著計畫走:如順利,一天一篇,年假期間至少可寫童年、求學、就業、戀愛、家庭、退休各一小篇。
6.要伺機而動:親友來,邊聊邊訪,多提當年點點滴滴。
九顆鑽石分享會(九堂課之意)
時間:每月第三個周二下午2點
地點:台北市延平南路10號六樓
主辦人:蔡素節 0937-062-259


共寫 合唱版/漫漫紅塵 四代私房書
2010/02/11
【聯合報/文/傅佩芳(傅家六女)】
【共寫/合唱版】
我姆媽今年高壽95了。五年前,為慶祝她老人家90大壽,我們手足八人出了一本書;裡面有母親的回憶錄,數十年的老照片,還有子女兒孫們的短文,寫各人眼中的老人家。
當初編這本書,並沒有什麼特別計畫,一步步走來,只能說因緣際會,水到渠成而已;而且老實說,是有點實驗和好玩的成分。不過,全書的源頭還是來自我姆媽。
八十老母親 一筆一畫話當年
姆媽出生於殷實商家,自少女時代的優渥生活,至嫁給富察氏兒孫傅清章,然後隨著父親軍旅生涯南征北討,歷盡顛沛流離,初抵台灣撫養子女的克難日子,到如今 成為兒孫滿堂的祖奶奶,她的一生豐富有如半部中華近代史。我們聽多了話當年的老故事,請她乾脆將銘心的感受和斑斑血淚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見證,也給家族 後輩作永恆的紀念。
姆媽從善如流,揮筆寫就的第一篇,是她當年坐大紅花轎嫁入關內最具規模的大將軍府荊州城魁玉將軍府的種種情景,並經某刊物發表。
得此鼓勵,姆媽寫得更勤了;每日午後是她的寫作時間,眼見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小心翼翼地鋪平稿紙,架上老花眼鏡,一筆一畫認真寫作,那種專注的神情實在令人感動。
兩年兩萬字 兒孫輩陸續加入
姆媽從86歲寫到88歲,陸陸續續有兩萬多字,後來體力和眼力都大不如前,午後也沒有精神繼續為文,便囑咐我將已完成的部分整理出來,分送親朋好友和親愛的兒孫們做個紀念。
徵得姆媽同意,我廣發英雄帖,招兄嫂喚姊妹,每人各寫一篇短文作為附錄;難能可貴的是,孫輩也欣然提筆共襄盛舉,連曾孫輩也不甘示弱,加入寫作的行列,為這本小書增添了趣味性和些許家族傳承的意味。
互動寫附錄 凝聚四代情感
到了後期,這本小書簡直成為集體創作:小妹的兒子呂學航和大哥的二女兒宜國負責文稿的傳送收發;感謝電子資訊的無遠弗屆,散居世界各地的親人,同步讀到他 人的底稿,成為激勵自己提筆為文的動力;老八佩娟和我則負責改正錯字及校對。晚輩們的反應熱烈得出乎意料,計畫中的「附錄」搖身一變,居然分庭抗禮,占據 了半壁江山,這本書遂成為我們祖孫四代的集體創作。
從未出過書 出版高手協助
因為籌寫這本書,家族成員之間出現了無比頻繁的互動;密集的電話和電子郵件,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大家翻出了塵封的老照片,一齊重溫童年往事,有說不完的故事,也有流不盡的熱淚,濃濃的親情,感動了每一顆心;血濃於水的手足情凝聚得更緊密,也更為深刻。
姆媽埋首兩年的心血加上我們幾個月的努力,老照片和五萬餘字的文稿集結成一本有趣可讀的作品,書名訂為「漫漫紅塵路,一本祖孫四代合寫的書」,封面選用父母親結婚照。
書編好了,我們的心情有點像懷胎足月等待分娩的產婦,又興奮又期待;但是從未出書的我們,不知該如何聯絡付印,只好向老友──圓神出版社發行人簡志忠先生求助,志忠一口答應:那有甚麼問題!我幫你出就是!
書寫家族史 朋友加入行列
感謝圓神出版社專業的排版設計,一本精緻美觀的私房書出爐了!從紙張及印刷成本的最佳考量,我們決定印行一千五百本,只出版不發行,分送親朋好友,作為慶祝我姆媽九十大壽的紀念。
這本我們玩出來的私房書也引發了一些後續回響:首先是我姆媽,當然是極度欣慰又歡喜囉!親朋好友在讚賞之餘也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同輩的同學朋友們,在步入 耳順之年後,大家都面臨到自身體力的衰退和至親長輩的凋零,如何為過去的歲月及未來子孫留下一鱗半爪,成為思考的方向、待解的課題,這本書正好提供了一點 想法。有的朋友集結家人各時期的照片,加上影音,錄製成光碟;還有一位好友正在動筆寫下「媽媽的話」,不久之後也準備出書呢!
主角&漫漫紅塵路 小檔案
姆媽:傅羅昌堯,民國5年生,旗人。2004年當選北市模範母親。
出書:發動到完成,共3個月。全書184頁,共23人執筆。
經費:紙張印刷費用,花了12萬,共一千本。
架構:序,六女傅佩芳代序。
第一部共6篇,姆媽執筆。
1.少女/2.母親/3.我爹/4.出嫁/5.夫君、兒女、戰亂/6.我的咪寶寶
第二部共21篇,從長女到曾外孫女,共20人執筆。
21篇:貓孫子的獨白(八妹以傅小咪名義執筆)
(本書,外台會曾拿去參考,目前中央圖書館、台北市圖、大陸湖北圖書館皆列入館存。)


實務 療癒版/生命回顧 懷舊,是良藥
2010/02/10
【聯合報/文/陳俊佑(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東吳兼任講師)】
【實務/療癒版】
王伯伯以前是軍人,重視穿戴整齊,喜歡喝茶也喜歡高粱酒
陳爺爺生長在東北,他是一個畫家,最懷念與兄弟姊妹打雪仗
林奶奶以前是播音員,女兒遺傳她甜美聲音,成為有名的主持人

這些都是養老院的長者,在進行生命回顧團體活動(或稱懷舊團體活動)時,侃侃而談他們人生中曾經輝煌的美好時光,眼中露出的光芒與喜悅神情,與我們一般對養老院長者漠然的臉孔印象大不相同。
利用回憶 改變人生角度
老化,是一個失落(lose)的過程,身體功能、社會地位、配偶朋友等人際關係都會一一的喪失。在這個一切以名利為取向的社會價值觀下,如果未能獲得適當的調適,個人會逐漸覺得無力,也逐漸喪失對自己的自信。進而可能對家人及其他人產生互動的困擾。
生命回顧乃Butler1963年提出,最初是用於探討老人喜愛回憶來作臨終關懷之治療,即協助老人從懊悔、不滿意的生活經驗中,從另一較正向的角度去詮釋舊經驗,重新再出發。
生命回顧 助她走出沮喪
被尊稱為我國安寧照顧之母的趙可式博士也提過:生命回顧如果運用得當,常可幫助老人、重病人或一般人及學生走出沮喪,通常有四項功能:
1.重整秩序(make order
2.發現或重新詮釋「意義」
3.釋放衝突或不滿
reconcile conflict & disappointment
4.放下(letting go
筆者自從85年開始於老人安養機構擔任社工人員,提供長者社會工作服務,便開始使用這樣的技術。無論是一對一的會談,或是家族溝通,甚至是團體工作,都可以運用此療法。
問題行為 更容易被解決
在個案工作部分,就像筆者服務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所附設的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會幫每一位長者建立一本「生命故事書」。
一方面是幫長者作生命回顧,透過快樂的、有成就的記憶(當然也有悲傷的、禁忌的),讓長者重拾歡笑,延緩退化、痴呆。
另一方面,也讓工作人員更加了解這位長者,對於長者接踵而至的問題行為,能更知道問題發生的「歷史脈絡」。
在筆者個人的研究中,也確實發現,同樣的精神問題行為,發生在熟悉他生命故事的長者身上,與發生在不熟悉的長者身上,工作人員處理的自我效能,有明顯的差異。
特殊安排 佈置懷舊空間
另外,在團體工作的運用,在社區(如:北市衛生局的樂齡活動)、日間照顧中心、安養護長照機構的運用,就更普遍。
一般而言,工作人員會固定一個時間,把相同背景(如:語言、文化經驗)的長者聚在一起,比較用心的機構,還會佈置「懷舊空間」,讓長者一進去這個場域,看到諸多搭配主題的布置媒介(如:圖畫、家具),再加上老歌或懷舊食品過往回憶便會自然被喚起。
藝術元素 加入懷舊治療
再透過工作人員的議題帶領,例如:從原生家庭、成長經驗、求學、職業、婚姻、目前的家庭發展
系統性的帶領長者回顧生命經驗。而為了避免空談之後,沒有留下任何的東西。
近年來,實務工作人員流行將藝術治療元素(如:繪畫、拼貼、勞作)加入懷舊治療中。讓長者的生命經驗畫作一幅幅的藝術作品,再透過展示,藉此讓長者重獲眾人的肯定,此作法,更能凸顯出此療法的價值。
因應老化社會的來臨,近年來亦有透過舞台劇、樂團的形式展現,也讓生命回顧的技術推廣至普羅社會大眾之中。


實務/出書 別怕沒經驗
2010/02/10
【聯合報/記者康錦卿 輯】
【實務/出書囉】

終於,終於,太開心了,我家阿公阿嬤的自傳搞定了!家族故事的稿子也全收齊了。下一步呢?總要印出來,印成真正的一本書,除了自我滿足,阿公阿嬤開心,還可送給親朋好友呢。
楊以琳 80歲學電腦輸入
「人生70才開始,我學會電腦輸入,把我的故事貼上網誌。」高齡80歲的楊以琳,少女時期即因國共內戰成為流亡學生,與家人一別數十年,她在udn網路城邦部落格寫文章,以「寫給妹妹、無法投遞的信」開場,未料以「夢繞成長路」為名的自傳,出了書。

黃孟侯 一字一字敲出回憶
70多歲黃孟侯也一樣,一字一字的打出人生回憶「走過百年」。他前半段寫父親黃湘雲加入同盟會、隨國父奔走的革命歷程,後半段寫八歲喪父,開始流浪苟且偷生的遭遇,充小販、當擦鞋童、作苦力,一直到17歲為生計參軍來台、與母永別。他也出了書。
我要怎麼出書?
1.如果頁數不多,圖片也不多,自己用文書軟體稍稍編排一下,拿到影印店輸出、裁切、裝訂,這也不是不行,但總像個影印本的書籍。 2.找一家出版社合作,詢問編排和印刷費用,如果印量未逾一千本,勸你最好打消這個主意,編輯費用和封面設計要個幾萬元,紙張和印刷費用,十萬元跑不掉。
3.線上個人出版,有人覺得是個不錯的點子,可以自己編排,省時省事又省錢;也有人覺得變化不多,比較不精緻。最具關鍵的是,你只想印個十幾本也行。
●UDN線上個人出版網址:http://reading.udn.com/pod/index.jsp


譜寫我的人生(上)

手繪家族樹 尋我們的親密關係
【記者游文寶、康錦卿/報導】 
尋根/海報版 
陪孩子 畫家譜 
學認同 也感恩 

 「璞璞、琪琪,你們好幸福喔,從小就有阿姨、舅舅抱,還有叔公、姑婆疼。」來台第二代的張先生,兒時沒堂兄弟、表姊妹,搞不清楚伯伯和舅舅的不同,分不清姑媽和姨媽的差別,因父母親當年都單身來台,沒任何親戚,他只能死背親屬稱謂。 
 張先生很羡慕本省籍太太的「大家族」,也很欣慰孩子們從小都搞得清這個aunt、那個uncle 
 過年期間,親戚往來機會多,正是建構家族關係的好時機。孩子見到長輩,聊個天,或領到壓歲錢,一起寫家譜,不只樂趣無窮,也可讓小朋友對自己家族產生認同感。 
 小學課程有簡單的「家譜樹Fmaily Tree」,可填上祖孫三代名字,還可貼大頭照。但能和長輩共同製作家譜,更能了解家族間的輩份等脈絡。 

製作方式 
 家譜樹:「我」從哪裡來? 
  1.在樹根處,畫小朋友自己(me  +兄弟姊妹。 
  2.再往上一層,畫出爸爸(父系)、 媽媽(母系)+ 伯叔姑 + 舅姨。 
  3.再往上一層,畫爺爺奶奶(父系)、外公外婆(母系)+ 伯公、叔公、姑婆、姨婆等。 
  4.依孩子理解程度,再往上畫一層,如曾祖父等。 

 世系表:爺奶子孫知多少! 
  1.第一層,先畫爺奶(外公外婆) 
  2.往下畫第二層,爸爸+伯叔姑(父系)、媽媽 + 舅姨(母系) 
  3.往下畫第三層,畫自己及兄弟姊妹 堂兄弟姊妹 表兄弟姊妹 

尋根/電腦版網路族譜 方便 

中壢戶政 好酷 

 「上網尋根寫族譜」桃園縣中壢市戶政事務所很酷,去年推出一項創意的便民服務,職員們利用辦公室軟體,研發出族譜製作教學系統,讓民眾以DIY方式尋根,依照提供的教學軟體,一步一步輸入資料,就可完成個人化族譜。 
最近這個系統已全新改版,加上照片功能,更簡單易上手。 
 中壢戶政事務所主任朱順英說,因有民眾想製作族譜,經「腦力激盪」會議,員工林文俊、葉碧珠、張倩芳等人負責執行,完成族譜製作光碟,免費提供民眾索取。沒想到大受民眾歡迎,光是索取電話、信函,就超過500人次。 
 中壢戶政為了迎合民眾需求,決定「精益求精」,交由精通資訊的中央大學電機系替代役男曾華祥再創新研發。 
 曾華祥不負使命,最近成功設計出「族譜製作系統」進階V2.3版,比起第一代的族譜軟體,更加人性化、簡單化,經由微軟辦公室試算表軟體,透過滑鼠拖曳,就可以輕鬆完成百年個人化族譜。 
 這套新版族譜製作系統,有男女或夫妻選項,能加上照片,填上姓名、出生或死亡年月日,就可以無限制增加各系家族。 
 新版族譜製作系統畫面,共有男生(藍色)、女生(粉紅色)、夫妻、直系(直)、旁系(橫)、物件製作精靈等6個選項,民眾依照家族需要點選,自動就會排成個人化族譜,簡單又好用。 
 朱順英表示,最近版的族譜製作系統,已於25起在中壢戶政事務所首頁開放下載,內附相關教學影音檔及文字說明,如果操作有困難,也可向中壢戶政索取免費光碟。 

中壢戶政所 

 地址:中壢市溪洲街298 
 電話:03-452-1100 
 網址:http://www.chungli.gov.tw/main/main.html 

祖先的資料 

 1.台灣人民的戶政資料始於日治時期明治39年,(民國前6年,西元1906年),約可查到四或五代。 
 2.先到你的戶籍所在地申請戶口謄本,循著父母欄往上查,目前民國35年以後的戶政資料,均已數位化。 
 3.民國35年前的戶政資料尚未數位化,你得回到老家的戶政事務所,申請查閱書面資料。 
 例:中壢戶政所秘書劉邦辛,即一代一代往上查,找到自己上六代的祖先,是出生於日本天保11年(西元1840年)的劉仰溪。 
轉載自【2010-02-07/聯合報/G02/元氣周報封面Story


尋根 課堂版/譜寫代代情 找血脈裡的祕密
2010/02/12
【聯合報/文/張璉(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圖書館館長)】
【尋根/課堂版】
大偉把家譜作業跟父親說了,沒想到老爸比他還認真,積極地打電話向親戚詢問生日、晚輩的名字等等,還繪製了一份家族世系表。
大偉告訴我:「我爸爸很興奮,直說很有意義!」
大學生作業 返鄉尋找家族根
在歷史系與通識課中,我總會給學生一份作業,就是寫家譜,至少上溯三代,自己除外,要查考父母、祖父母與曾祖父母,不限定是父系家族,母親的家族也很好。
青春的大學生,常會輕忽自己的親族長輩走過的歲月,那是非常可惜的事。要知道,老人的記憶逐漸在滴答聲中流失,一個有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應把握長輩生命裡的紋理記憶,知道自己血脈相連的故事,以後可以代代相傳。
意外的收穫 活生生的社會史
學生利用學期間返鄉,訪問本房的家族長輩,以筆記、錄音、拍照方式記錄長輩口述,至戶政事務所申請戶籍資料,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例如,日據時期的記載尤其詳細,如居住地、遷徙狀況、籍貫、稱謂等,可據以分析家族流動與親族網絡關係,還有是否吸食鴉片、纏足或是佃農、過繼、養子等細微的身分註記,皆可以勾勒早期家族的梗概。
雖然這只是課堂作業,然而對許多學生影響深遠。
因為寫家譜 反目父子說話了
家住屏東的大偉是典型例子,他從沒想到自己有網狀的家族關係,因為親戚都分散各地,不常往來。
他把家譜作業跟父親說了,沒想到父親比他更認真地看待,四處打電話,等於重新建立了整個家族的聯繫網絡。
一位女學生在課堂報告時,以敬佩的口吻述說年輕守寡的曾祖母,如何隻身帶著五個小孩自北部遷至宜蘭定居,含辛茹苦把他們養大。
還有個學生說,撰寫家譜才知道祖父是「螟蛉子」(養子),對自己身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另一位男生則說,他和父親幾乎到了不講話的地步,卻因為寫家譜,改善了父子親情。
不只寫文字 數位素材更多元
許多人一想到家譜,總想像是已然泛黃流傳數代的冊子,然而今日的家譜講究科技與創意結合,文字紀錄只是其中一種,要能善用影像來譜寫,如把老照片數位化、拍攝口述者現場、老宅祖厝或是生活實景等等,都是極佳的敘事材料,倘再加上一些創意,可使家譜內容更為生動有趣。
在人類的大歷史中,除了帝王將相、英雄偉人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的小歷史,是由每個專屬於自己的故事譜寫而成的。
我常對學生說,你的歷史不單是從你開始,要從你的父母,你父母的父母,一直上溯到無法追溯的遠祖那一代算起,你的歷史才能圓滿。


尋根/追本溯源我的姓
2010/02/12
【聯合報/(記者王郁婷 輯)】
羅小姐的「羅」可能來自: 1.突厥 2.愛新覺羅 3.周代的羅國 4.鮮卑複姓
答案: 查google 關鍵字:姓氏的起源可查到百家姓各姓氏來源
世界族譜這裡找
耶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以蒐集全世界的家譜、族譜聞名,目前在台有7個家譜中心,提供家譜資料、借閱和教學。「客家人的族譜保留最完整」孫姓教友說。教會總部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有座「家譜圖書館」收藏近200萬卷微膠卷,收錄20億人名。網址:http://www.lds.org.tw/familyhistory/
女性版
孔子家譜有女生了
「孔子世家譜」歷經十年續修,於去年完成,這次將女性首度列入,目前任教醒吾學院的孔令宜,是孔家族譜女性第一人。別忘了,你在寫家譜時,一定要將女性列入喔!
大陸版
我的祖先是程咬金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是常聽到的俗諺;程咬金的後代,卻差點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家住重慶九龍坡73歲程姓老翁,無意間自家譜中發現自己的祖先是聞名歷史的程咬金,花了12年時間,走了8省尋根。
在程姓老翁的帶動下,目前程氏家族一千多族人,不僅在清明聚會祭祖,有困難的時候,會互相幫助。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西南)人,是唐太宗開國功臣之一。
美國版
歐巴馬祖先曾擁黑奴
歐巴馬的父親是來自肯亞的黑人,母親是堪薩斯州白人,他生於夏威夷,曾在印尼度過童年歲月。家譜學家萊威斯諾挖出舊資料顯示,歐巴馬的白人祖先曾經擁有黑奴。
肯塔基州1850年的戶口普查紀錄中查出,歐巴馬的母系上數第六代先祖,當時擁有兩名黑奴。
他的高祖父則是獲贈勳章的反對蓄奴的北方軍人。



憶往 名人版/精彩傳記 未必要話說從頭
2010/02/11
【聯合報/文/汪士淳(傳記作家)】
【憶往/名人版】
1990 年代以來,由於台灣解除戒嚴而禁忌不再,從周玉寇寫《李登輝的一千天》、王力行寫郝柏村的《無悔》開始,傳記出版蔚然成風,我有幸參與這股風潮,也撰寫了 多本和蔣家有關的傳記──其實,初時有「資格」出傳記的當代人物,大概都與兩蔣有關,因為兩位蔣總統與中華民國歷史牽連太深,所有的歷史事件與記憶都圍繞 著他們打轉。
敘述: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
當代人物的傳記,除了史學界以建立史料為出發點、不考慮閱讀普及化的第一人稱口述歷史之外,商業出版社出書的大方向固然也在為歷史留紀錄,但將本求利是不待言的,所以尋找傳主時就會考慮讀者是否有興趣閱讀此人的個人歷史,更要著眼於該怎麼寫,方能讓讀者掏錢購書。
大致而言,傳記的寫作,或傳主自己執筆,或第一人稱口述、作家執筆,或由作家以第三人稱採寫敘述,各有考量,後兩種的呈現方式,我都運用過。
起頭:蔣緯國 衝突話題開場
傳記的起頭,口述歷史幾乎毫無例外「話說從頭」,從傳主的三代開始敘述,但如想貼近讀者,這招就老套了。我曾以較具衝突性的話題開場,如《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的起頭,就寫蔣緯國住宅被初上任的台北市長陳水扁下令拆除的場景,以此導入蔣緯國的人生。
結構:蔣孝勇 從罹癌到病故
結構全書結構上,如能給讀者一個整本書的閱讀邏輯,更能提供從頭看到尾的閱讀樂趣。以天下文化發行人王力行和我合寫的《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為例,以蔣孝勇從罹癌到病故的短短一年抗癌過程為架構,用四季的轉變,帶出他想對歷史留下的證言。
戲劇:汪希苓 情報局長變囚犯
寫傳記,是否必得從小寫到老?我的看法是未必。從歷史證言的角度來看,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周宏濤最重要的經歷是,中華民國丟掉大陸到穩住台灣的12年間,他 是蔣中正的機要秘書──所以我寫他的傳記《蔣公與我》,也是從1945起的12年見聞為主,有誰會想到,如此特殊身分,1949年最艱苦的日子裡,他在蔣 中正身邊竟然還會挨餓!
最近施明德夫婦要拆除景美人權園區裝置藝術,使得曾因江南案而受刑的前情報局長汪希苓,又回到思緒裡。我寫傳記經驗裡,他是很特殊的一位,為了撰寫《忠與 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不僅詳細訪談,還花許多精神與時間的調查採訪,以求還原江南案來龍去脈;所以此書開頭就是汪希苓在景美園區面對審判,整本 書下半篇幅寫的是此案,另一半則是此案前,軍中明日之星汪希苓的才華及他對國家的貢獻,這是巨大的、極具戲劇性的人生故事。
共鳴:非名人 也有可觀人生
讀者可能要問,非得有如此特殊的經歷或身分,或者知名度,才能寫傳嗎?當然不是。舉兩個例子:
大陸旅英女作家虹影《饑餓的女兒》寫的是她18歲那年經歷,但呈現了中國重慶生活的貧困、幽黯與殘酷,引起英語讀者廣泛的注意。
賴東進這個人,還在你的記憶裡呢?他寫的《乞丐囝仔》,把幼時乞討的生命掙扎、社會底層還要再底層的經歷寫出來,一樣成為暢銷書。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其可觀之處。只要能以文字詮釋生命、見證時代,寫出其間轉折、故事性,那就可以成傳,一樣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延伸閱讀
.《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聖嚴法師著/三采出版
.《巨流河》-齊邦媛著/天下文化出版
.《我所看到的、知道的張榮發》-柴契爾夫人、胡志強等68人合著/張榮發基金會出版
.《張忠謀自傳》-張忠謀著/天下文化出版
.《一生的朋友彭蒙惠》-葉薇心、楊淑清著/救世傳播協會出版
.《遇合外省/女性書寫誌》-外省台灣人協會策劃/印刻出版
.《我曾是流亡學生》-成湯口述、成英姝整理/聯合文學出版
.《建築師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著/商周出版
汪士淳著作目錄
1《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
2《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與王力行合著
3《忠與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
4《第一時間》與梁玉芳等合著
5《蔣公與我》
6《丁渝洲回憶錄》
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7《漂移歲月:將軍大使胡炘的戰爭紀事》聯合文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