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譜寫我的人生(上)

手繪家族樹 尋我們的親密關係
【記者游文寶、康錦卿/報導】 
尋根/海報版 
陪孩子 畫家譜 
學認同 也感恩 

 「璞璞、琪琪,你們好幸福喔,從小就有阿姨、舅舅抱,還有叔公、姑婆疼。」來台第二代的張先生,兒時沒堂兄弟、表姊妹,搞不清楚伯伯和舅舅的不同,分不清姑媽和姨媽的差別,因父母親當年都單身來台,沒任何親戚,他只能死背親屬稱謂。 
 張先生很羡慕本省籍太太的「大家族」,也很欣慰孩子們從小都搞得清這個aunt、那個uncle 
 過年期間,親戚往來機會多,正是建構家族關係的好時機。孩子見到長輩,聊個天,或領到壓歲錢,一起寫家譜,不只樂趣無窮,也可讓小朋友對自己家族產生認同感。 
 小學課程有簡單的「家譜樹Fmaily Tree」,可填上祖孫三代名字,還可貼大頭照。但能和長輩共同製作家譜,更能了解家族間的輩份等脈絡。 

製作方式 
 家譜樹:「我」從哪裡來? 
  1.在樹根處,畫小朋友自己(me  +兄弟姊妹。 
  2.再往上一層,畫出爸爸(父系)、 媽媽(母系)+ 伯叔姑 + 舅姨。 
  3.再往上一層,畫爺爺奶奶(父系)、外公外婆(母系)+ 伯公、叔公、姑婆、姨婆等。 
  4.依孩子理解程度,再往上畫一層,如曾祖父等。 

 世系表:爺奶子孫知多少! 
  1.第一層,先畫爺奶(外公外婆) 
  2.往下畫第二層,爸爸+伯叔姑(父系)、媽媽 + 舅姨(母系) 
  3.往下畫第三層,畫自己及兄弟姊妹 堂兄弟姊妹 表兄弟姊妹 

尋根/電腦版網路族譜 方便 

中壢戶政 好酷 

 「上網尋根寫族譜」桃園縣中壢市戶政事務所很酷,去年推出一項創意的便民服務,職員們利用辦公室軟體,研發出族譜製作教學系統,讓民眾以DIY方式尋根,依照提供的教學軟體,一步一步輸入資料,就可完成個人化族譜。 
最近這個系統已全新改版,加上照片功能,更簡單易上手。 
 中壢戶政事務所主任朱順英說,因有民眾想製作族譜,經「腦力激盪」會議,員工林文俊、葉碧珠、張倩芳等人負責執行,完成族譜製作光碟,免費提供民眾索取。沒想到大受民眾歡迎,光是索取電話、信函,就超過500人次。 
 中壢戶政為了迎合民眾需求,決定「精益求精」,交由精通資訊的中央大學電機系替代役男曾華祥再創新研發。 
 曾華祥不負使命,最近成功設計出「族譜製作系統」進階V2.3版,比起第一代的族譜軟體,更加人性化、簡單化,經由微軟辦公室試算表軟體,透過滑鼠拖曳,就可以輕鬆完成百年個人化族譜。 
 這套新版族譜製作系統,有男女或夫妻選項,能加上照片,填上姓名、出生或死亡年月日,就可以無限制增加各系家族。 
 新版族譜製作系統畫面,共有男生(藍色)、女生(粉紅色)、夫妻、直系(直)、旁系(橫)、物件製作精靈等6個選項,民眾依照家族需要點選,自動就會排成個人化族譜,簡單又好用。 
 朱順英表示,最近版的族譜製作系統,已於25起在中壢戶政事務所首頁開放下載,內附相關教學影音檔及文字說明,如果操作有困難,也可向中壢戶政索取免費光碟。 

中壢戶政所 

 地址:中壢市溪洲街298 
 電話:03-452-1100 
 網址:http://www.chungli.gov.tw/main/main.html 

祖先的資料 

 1.台灣人民的戶政資料始於日治時期明治39年,(民國前6年,西元1906年),約可查到四或五代。 
 2.先到你的戶籍所在地申請戶口謄本,循著父母欄往上查,目前民國35年以後的戶政資料,均已數位化。 
 3.民國35年前的戶政資料尚未數位化,你得回到老家的戶政事務所,申請查閱書面資料。 
 例:中壢戶政所秘書劉邦辛,即一代一代往上查,找到自己上六代的祖先,是出生於日本天保11年(西元1840年)的劉仰溪。 
轉載自【2010-02-07/聯合報/G02/元氣周報封面Story


尋根 課堂版/譜寫代代情 找血脈裡的祕密
2010/02/12
【聯合報/文/張璉(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圖書館館長)】
【尋根/課堂版】
大偉把家譜作業跟父親說了,沒想到老爸比他還認真,積極地打電話向親戚詢問生日、晚輩的名字等等,還繪製了一份家族世系表。
大偉告訴我:「我爸爸很興奮,直說很有意義!」
大學生作業 返鄉尋找家族根
在歷史系與通識課中,我總會給學生一份作業,就是寫家譜,至少上溯三代,自己除外,要查考父母、祖父母與曾祖父母,不限定是父系家族,母親的家族也很好。
青春的大學生,常會輕忽自己的親族長輩走過的歲月,那是非常可惜的事。要知道,老人的記憶逐漸在滴答聲中流失,一個有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應把握長輩生命裡的紋理記憶,知道自己血脈相連的故事,以後可以代代相傳。
意外的收穫 活生生的社會史
學生利用學期間返鄉,訪問本房的家族長輩,以筆記、錄音、拍照方式記錄長輩口述,至戶政事務所申請戶籍資料,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例如,日據時期的記載尤其詳細,如居住地、遷徙狀況、籍貫、稱謂等,可據以分析家族流動與親族網絡關係,還有是否吸食鴉片、纏足或是佃農、過繼、養子等細微的身分註記,皆可以勾勒早期家族的梗概。
雖然這只是課堂作業,然而對許多學生影響深遠。
因為寫家譜 反目父子說話了
家住屏東的大偉是典型例子,他從沒想到自己有網狀的家族關係,因為親戚都分散各地,不常往來。
他把家譜作業跟父親說了,沒想到父親比他更認真地看待,四處打電話,等於重新建立了整個家族的聯繫網絡。
一位女學生在課堂報告時,以敬佩的口吻述說年輕守寡的曾祖母,如何隻身帶著五個小孩自北部遷至宜蘭定居,含辛茹苦把他們養大。
還有個學生說,撰寫家譜才知道祖父是「螟蛉子」(養子),對自己身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另一位男生則說,他和父親幾乎到了不講話的地步,卻因為寫家譜,改善了父子親情。
不只寫文字 數位素材更多元
許多人一想到家譜,總想像是已然泛黃流傳數代的冊子,然而今日的家譜講究科技與創意結合,文字紀錄只是其中一種,要能善用影像來譜寫,如把老照片數位化、拍攝口述者現場、老宅祖厝或是生活實景等等,都是極佳的敘事材料,倘再加上一些創意,可使家譜內容更為生動有趣。
在人類的大歷史中,除了帝王將相、英雄偉人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的小歷史,是由每個專屬於自己的故事譜寫而成的。
我常對學生說,你的歷史不單是從你開始,要從你的父母,你父母的父母,一直上溯到無法追溯的遠祖那一代算起,你的歷史才能圓滿。


尋根/追本溯源我的姓
2010/02/12
【聯合報/(記者王郁婷 輯)】
羅小姐的「羅」可能來自: 1.突厥 2.愛新覺羅 3.周代的羅國 4.鮮卑複姓
答案: 查google 關鍵字:姓氏的起源可查到百家姓各姓氏來源
世界族譜這裡找
耶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以蒐集全世界的家譜、族譜聞名,目前在台有7個家譜中心,提供家譜資料、借閱和教學。「客家人的族譜保留最完整」孫姓教友說。教會總部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有座「家譜圖書館」收藏近200萬卷微膠卷,收錄20億人名。網址:http://www.lds.org.tw/familyhistory/
女性版
孔子家譜有女生了
「孔子世家譜」歷經十年續修,於去年完成,這次將女性首度列入,目前任教醒吾學院的孔令宜,是孔家族譜女性第一人。別忘了,你在寫家譜時,一定要將女性列入喔!
大陸版
我的祖先是程咬金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是常聽到的俗諺;程咬金的後代,卻差點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家住重慶九龍坡73歲程姓老翁,無意間自家譜中發現自己的祖先是聞名歷史的程咬金,花了12年時間,走了8省尋根。
在程姓老翁的帶動下,目前程氏家族一千多族人,不僅在清明聚會祭祖,有困難的時候,會互相幫助。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西南)人,是唐太宗開國功臣之一。
美國版
歐巴馬祖先曾擁黑奴
歐巴馬的父親是來自肯亞的黑人,母親是堪薩斯州白人,他生於夏威夷,曾在印尼度過童年歲月。家譜學家萊威斯諾挖出舊資料顯示,歐巴馬的白人祖先曾經擁有黑奴。
肯塔基州1850年的戶口普查紀錄中查出,歐巴馬的母系上數第六代先祖,當時擁有兩名黑奴。
他的高祖父則是獲贈勳章的反對蓄奴的北方軍人。



憶往 名人版/精彩傳記 未必要話說從頭
2010/02/11
【聯合報/文/汪士淳(傳記作家)】
【憶往/名人版】
1990 年代以來,由於台灣解除戒嚴而禁忌不再,從周玉寇寫《李登輝的一千天》、王力行寫郝柏村的《無悔》開始,傳記出版蔚然成風,我有幸參與這股風潮,也撰寫了 多本和蔣家有關的傳記──其實,初時有「資格」出傳記的當代人物,大概都與兩蔣有關,因為兩位蔣總統與中華民國歷史牽連太深,所有的歷史事件與記憶都圍繞 著他們打轉。
敘述: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
當代人物的傳記,除了史學界以建立史料為出發點、不考慮閱讀普及化的第一人稱口述歷史之外,商業出版社出書的大方向固然也在為歷史留紀錄,但將本求利是不待言的,所以尋找傳主時就會考慮讀者是否有興趣閱讀此人的個人歷史,更要著眼於該怎麼寫,方能讓讀者掏錢購書。
大致而言,傳記的寫作,或傳主自己執筆,或第一人稱口述、作家執筆,或由作家以第三人稱採寫敘述,各有考量,後兩種的呈現方式,我都運用過。
起頭:蔣緯國 衝突話題開場
傳記的起頭,口述歷史幾乎毫無例外「話說從頭」,從傳主的三代開始敘述,但如想貼近讀者,這招就老套了。我曾以較具衝突性的話題開場,如《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的起頭,就寫蔣緯國住宅被初上任的台北市長陳水扁下令拆除的場景,以此導入蔣緯國的人生。
結構:蔣孝勇 從罹癌到病故
結構全書結構上,如能給讀者一個整本書的閱讀邏輯,更能提供從頭看到尾的閱讀樂趣。以天下文化發行人王力行和我合寫的《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為例,以蔣孝勇從罹癌到病故的短短一年抗癌過程為架構,用四季的轉變,帶出他想對歷史留下的證言。
戲劇:汪希苓 情報局長變囚犯
寫傳記,是否必得從小寫到老?我的看法是未必。從歷史證言的角度來看,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周宏濤最重要的經歷是,中華民國丟掉大陸到穩住台灣的12年間,他 是蔣中正的機要秘書──所以我寫他的傳記《蔣公與我》,也是從1945起的12年見聞為主,有誰會想到,如此特殊身分,1949年最艱苦的日子裡,他在蔣 中正身邊竟然還會挨餓!
最近施明德夫婦要拆除景美人權園區裝置藝術,使得曾因江南案而受刑的前情報局長汪希苓,又回到思緒裡。我寫傳記經驗裡,他是很特殊的一位,為了撰寫《忠與 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不僅詳細訪談,還花許多精神與時間的調查採訪,以求還原江南案來龍去脈;所以此書開頭就是汪希苓在景美園區面對審判,整本 書下半篇幅寫的是此案,另一半則是此案前,軍中明日之星汪希苓的才華及他對國家的貢獻,這是巨大的、極具戲劇性的人生故事。
共鳴:非名人 也有可觀人生
讀者可能要問,非得有如此特殊的經歷或身分,或者知名度,才能寫傳嗎?當然不是。舉兩個例子:
大陸旅英女作家虹影《饑餓的女兒》寫的是她18歲那年經歷,但呈現了中國重慶生活的貧困、幽黯與殘酷,引起英語讀者廣泛的注意。
賴東進這個人,還在你的記憶裡呢?他寫的《乞丐囝仔》,把幼時乞討的生命掙扎、社會底層還要再底層的經歷寫出來,一樣成為暢銷書。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其可觀之處。只要能以文字詮釋生命、見證時代,寫出其間轉折、故事性,那就可以成傳,一樣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延伸閱讀
.《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聖嚴法師著/三采出版
.《巨流河》-齊邦媛著/天下文化出版
.《我所看到的、知道的張榮發》-柴契爾夫人、胡志強等68人合著/張榮發基金會出版
.《張忠謀自傳》-張忠謀著/天下文化出版
.《一生的朋友彭蒙惠》-葉薇心、楊淑清著/救世傳播協會出版
.《遇合外省/女性書寫誌》-外省台灣人協會策劃/印刻出版
.《我曾是流亡學生》-成湯口述、成英姝整理/聯合文學出版
.《建築師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著/商周出版
汪士淳著作目錄
1《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
2《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與王力行合著
3《忠與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
4《第一時間》與梁玉芳等合著
5《蔣公與我》
6《丁渝洲回憶錄》
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7《漂移歲月:將軍大使胡炘的戰爭紀事》聯合文學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