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古早戶口簿 如補給券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
2011.04.10 03:10 am

早期戶口名簿詳載「配給記事」,見證台灣物資極度匱乏的時代。
圖/內政部提供
內政部昨天展出台灣重要的戶政文物,除第一代國民身分證,也展出我國早期戶口名簿。民國三、四年代的戶口名簿,不僅是政府查核人口的依據,還是當時國人領取物資的證明文件,是最能代表台灣走過物資匱乏年代的歷史見證。
內政部指出,政府開始發給戶口名簿的時代,正值全國兵馬倥傯、物資極度匱乏之際;當時政府透過戶口名簿查核人口,但更重要的是,戶口名簿也是政府發送米糧、食糖的根據。戶口名簿堪稱當時國人的「食物補給券」,同時也見證了一段滄桑的歷史。
早期的戶口名簿除有「配給記事」,還有「住遷註記」、「管區警察所」等欄位,加強戶政機關與警察機關的連結。
民國七十五年,配合國民身分證格式修正,換發新版戶口名簿,將三疊式改為二折式,方便民眾攜帶使用。
目前國人使用的戶口名簿為「第五代」改版後的新式戶口名簿,配合政府推動戶政系統電腦化,戶口名簿改為橫式書寫,紙質變薄、版面加大,並增加原住民身分及族別等欄位。
2011/04/10 聯合報】@ http://udn.com/





新聞眼/好戶政 打下施政基石

【聯合報記者 羅印冲】
2011.04.10 03:10 am

內政部昨天展出台灣第一代國民身分證,以及早期的戶口名簿,這些看似家常、不起眼的戶政文件,默默述說著時代的故事與記憶。
在國民身分證還記載「指紋形狀」的年代,它透露出政府亟欲掌控人民的威權心態,當時身分證不只代表一國人民的身分文件,更是國家公權力滲透民間的具體展現。
早期戶口名簿還留有「配給記事」欄位,顯示政府透過戶政系統,提供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戶口名簿不只扮演政府查核人口的角色,更有維繫人民生存的另一作用。
戶政工作極度繁瑣,所需人力也極其龐大,定期的戶籍調查更是一項大工程。但回顧台灣戶政史,幾乎挑不出重大的戶政疏漏,顯示我國戶政機關辦事態度積極、嚴謹,值得嘉許。
戶政工作對現代民主國家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諸如選舉名冊的造冊、各地戶籍人口的增減、婚姻關係之認定、定期戶口調查與人口統計等業務,都是國家體制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石。可以說,默默付出心血的戶政人員,是台灣戶政制度不斷革新的動力。
走過歷史,泛黃、老舊的國民身分證或戶口名簿,已成國家重要文物資產,不僅見證我國戶政體制的演進,更是教育後代的絕佳教材。
2011/04/10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