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感時篇/當李白遇上張良

2011/04/14
【聯合報╱張作錦】

尋英雄文士,弔古今戰場,徐州兩小時可到

張良得力士刺秦始皇於博浪沙未中,逃匿下邳,在圯橋為黃石公穿鞋子,並經三次考驗,黃石公授《太公兵法》,張良以此輔佐劉邦破秦,敗項羽,建立大漢帝國。這個故事想來八九不離十。連《史記‧留侯世家》都記載了。它是歷史、文學加武俠的連體混血,多變多彩,教人著迷。
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大概就受不了迷誘,跑到橋上參拜,寫了一首〈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有句云: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唯見碧水流,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徐是指徐州,泗是今安徽泗縣,當年均是徐地。
李白是怎麼去圯橋的,我不知道,反正我2001年去尋訪可費了一番折騰。台北坐飛機去香港,香港轉機去上海,上海坐火車去徐州,徐州坐汽車到下邳,要兩三 天。現在徐州和台北直航了,飛行時間只要兩小時二十分鐘。台灣遊客花半天工夫,就可到圯橋站在「漢留侯進履處」那座紀念碑前。
可看之處當然不僅圯橋。徐州古稱彭城,是華夏九州之一,有2,500年建城史,出了九位開國皇帝。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當然是楚漢之爭,大徐州區盡是楚漢史 蹟。豐縣有劉邦故里,沛縣有項羽故里。鴻門宴項羽放過劉邦,把范增氣死,他的墓就在徐州市內。韓信在徐州西北郊九里山設十面埋伏,項羽敗走至今安徽和縣烏 江鎮,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死。毛澤東認項羽對敵人心智不夠堅定,1949年四月陳兵南京之際,曾賦詩言志:「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威靈頓敗拿破崙於滑鐵盧。但今之觀光客蜂擁到滑鐵盧,均是憑弔拿破崙者,紀念品上盡為拿翁肖像,似無人還記得威靈頓。不以成敗論英雄,中外皆然。後世感懷項羽的詩長篇累牘,我頗欣賞下面這首,因其言簡意賅: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作者不是「金戈鐵馬」的辛稼軒,也不是「大江東去」的蘇東坡,而是「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
提到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於1077年貶任徐州知州,四月到任,七月黃河決堤,「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東坡親率民眾築堤「七百九十丈」,終於守住了城。 父老建「黃樓」為抗洪成功的永久紀念。東坡常遊城廂的雲龍山,一篇〈放鶴亭記〉使山上一座本不起眼的養鶴茅亭,一時聞名遐邇。他在徐州一年十個月,與民同 苦樂,並留下很多詩句。直到現在,徐州人還把他看作「榮譽市民」。
當然,徐州最為人知的是它「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楚漢相爭固無論矣,抗日戰爭的台兒莊大捷在這兒,國共內戰的徐蚌會戰也在這兒。它的這一「盛名」,是百千萬人的生命換來的。爾今爾後,唯願人們可來此弔古今戰場,但它永不再成為戰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