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機械教授愛古鎖 20年收藏近千把

2011/02/08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專題報導】

在西方,鎖(lock)和幸運(luck)同音,常被視為幸運的象徵。成大副校長、機械系教授顏鴻森說,中國古代也會訂製對鎖作為結婚賀禮,他廿年來收藏了九百多把中國古鎖,更是全球唯一針對中國古鎖發表論文者。
顏鴻森說,一九七七年在美國讀碩士時,參觀指導教授骨董收藏,讓他興起收藏的念頭,但因沒錢沒閒,想法很快就淡了。直到讀博士時,參觀另位教授收藏的機械秤,讓他頓悟,不一定得花大錢。
於是顏鴻森以規畫研究主題的方式,擬出藏品要件:必須與機械、本土文化有關、不能太大太貴或大眾化,但想了多年仍沒決定要收藏何物。
直到一九八六年,他到台北開會,偶然在台北車站前的天橋地攤上看到一只古銅鎖,比手掌稍小,只要二百五十元,頓時興奮異常,「就是它了!」
自此顏鴻森栽入古鎖的世界,訪遍了國內外博物館、古董店、舊貨攤、跳蚤市場、小巷民宅,努力尋覓古鎖的蹤跡。早年大陸不用信用卡,顏鴻森常找大陸教授相陪,請他們把一、二年的薪水帶在身上買貨,他再換給對方外匯券。
「鎖也會來找我,因為它知道找到我後,我會把它擦乾淨、展示出來,還為它研究寫論文。」他一九九七年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夜市,逢人就問有沒有古鎖,都說沒有,但民宅角落發現一坨黑黑的,竟是一尺長鎖,連主人都沒察覺它的存在,「若沒有我,它就了此殘生了。」
顏鴻森專門收藏鎖箱、鎖櫃的掛鎖,但這類的古鎖卻少流傳至今,「古代盜墓,好不容易發現一口上鎖的箱子,第一個就是把鎖敲壞嘛,誰來找鑰匙慢慢開鎖?」
他收藏的古鎖現正在台南成大博物館展出,許多刻著五子登科、狀元及第的鎖,還有一套十二生肖鎖,其中的兔鎖小巧精緻,很是可愛。
問問顏鴻森是否碰過打不開的鎖,他也不假思索的答「有!情鎖、心鎖。」
小辭典/中國鎖 始於周代
中國古鎖主要分為簧片鎖與組合鎖兩大類,開簧片鎖時需用鑰匙,還可細分為廣鎖與花旗鎖;組合鎖開鎖則需鑰匙,只要將轉輪上的文字轉至正確的位置,即可開啟。
廣鎖的外形,大多為凹字形長方體,較無特殊變化;花旗鎖則變化多端,最早、最多的外形為魚形,古人用魚形製鎖,是因魚不閉眼,可日夜看守門戶。
顏鴻森說,中國鎖應始於周代;唐代起,鎖具的造形開始變多元,但二千年來機械構造沒有太大的改進,西方古鎖有許多機關精巧,卻無簧片鎖。
【2011/02/08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