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台灣「找自己」 從文學開始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9.12.27 03:29 am

資深媒體人王健壯,昨天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之邀專題演講「一隻筆,改寫台灣文化史:重讀鄉土文學論戰」。他指出,卅年前的鄉土文學論戰是台灣「追尋自我的起點」,這場旅程到現在都還沒結束。
鄉土文學論戰是發生在一九七七到一九七八年間,一場關於文學是否應反映台灣現實社會的文壇論戰,最後引發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各領域本土意識的覺醒。
王健壯回憶,一九七七年四月,仙人掌雜誌刊登了以「鄉土文化何處去」為主題的十一篇文章。之後鄉土文學論戰的戰火從小眾媒體如仙人掌、夏潮雜誌,蔓延到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大眾媒體。曾任仙人掌雜誌主編、人間副刊主編的他,可說是這場論戰「第一線的參與者、見證者」。
「一九七○年代是台灣最美好的年代!」王健壯形容這是個「閘門拉開的時代」,所有鬱悶情結的閘門都被拉開,每個領域都活躍起來。這十年也是台灣「文藝復興的年代」,決定台灣之後的所有面貌。
王健壯分析,一九五○年代政府撤退來台,台灣成為「孤懸與歷史之外的島嶼」,既斬斷三○年代的中國文學,也不能承接日據時代的台灣本土文學。
一九六○年代是「沉默的一代」。一九七○年代,國際上的孤立與挫折讓台灣人覺悟,開始回頭面對島內真實的生活、學習追尋自我,因此成為「回歸現實的世代」。
王健壯形容鄉土文學論戰是台灣戰後「最有影響力、最重要的公共論壇」,打下台灣的共識。當時參加論戰的兩方,都以理性的態度辯論與溝通,即使意見不合也能和平共處。他認為,如果台灣的認同問題能一直依循這種模式進行,「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擔任主持人的龍應台感歎,鄉土文學論戰帶來本土文化意識覺醒,引起政治意識的覺醒,「可惜最後政治掠奪了文化,收割了一切」。 

【2009/12/27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