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梅丁衍的台灣柑仔店 挽留常民文化




【聯合報本報記者周美惠】
2010.01.10 05:45 am

藝術家梅丁衍是外省第二代,卻收藏了塞滿一個房間的台灣懷舊商品,目標是建構一間(類博物館)「台灣柑仔店」。對他而言,這些老東西不僅是台灣常民文化史的集體記憶,也幫他把童年、青春記憶找回來。
踏進梅丁衍的工作室,彷若回到古早台灣。
陽台上,4050年代的台灣老菜櫥,裝滿一櫃子限量版麥當勞叔叔公仔;舊款經典餅干盒裡,盛滿陌生人的黑白婚紗照、日據時代生活照;還有日據時代老藥包、日本軍刀、白色恐怖時期的軍公人員聯保連坐切結書……簡直像網拍廣告的slogan: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兒時常搬家 記憶全丟了
「我的目標是建構一間(類博物館)『台灣柑仔店』!」梅丁衍說。
外表很雅痞,創作常被視為「台灣意識崛起」的梅丁衍是外省第二代,父母親從上海遷台,兒時經常搬家。他1983年出國留學,1993年返台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期間家人動念想移民。搬家、想移民,讓父母親不斷扔掉身邊物件,等他返台後發現「父母親不但把自己那一輩的記憶丟掉了,也把我中學以前的童年、青春記憶全丟了!」
旅居紐約期間,梅丁衍養成逛跳蚤市場的習慣,跳躍性閱讀「時代產品的美學脈絡」,同時進行「西方社會本質的另類考察」。
跳蚤市場挖寶 種類龐雜
90年代返台後,他開始在三重重新橋下等跳蚤市場挖寶,近10年來網拍發達,加速他收藏的步調。他很訝異,許多人把早年生活照、結婚照扔出來,在網路上待價而沽,而他從舊文獻、老照片,不但找回記憶模糊的童年、兒時玩具和教科書,更從已在台灣集體記憶中淡出的老照片、老物件,尋回台灣城鄉風貌改變的軌跡、擦肩而過的眷村文化,以及自己親臨的冷戰戒嚴經驗等「台灣常民文化史的集體記憶」。
翻開坊間標榜「台灣柑仔店」類的懷舊書刊,梅丁衍說,書裡每個種類的物件「我全都有!」他收藏了上萬件台灣雜物,種類既龐雜且採「逆向操作」,前題是不收昂貴的東西,「越是渺小、脆弱、容易被拋棄的小物」,越是他想要的,如塑膠製的經典造形麥當勞叔叔,小朋友玩一玩隨手扔了,他卻從網路上價購收滿整整一菜櫥的塑膠公仔。

兩岸政治圖騰 千滋百味
客廳裡的大櫥櫃,擺放著外形為金門莒光樓、中正紀念堂、中華民國憲法的紀念酒瓶……有著老蔣肖像的紀念酒瓶,與印有毛澤東肖像的時鐘……像是兩岸政治圖騰大全。
請梅丁衍挑選最特殊的幾件收藏,他挑出了一把日本軍刀、一張60年代的「收音機執照」、一張50年代軍公人員聯保連坐切結書。「這涉及殖民經驗」,梅丁衍認為,「兩岸問題是中國近代殖民史的後遺症」,要不是近代中國被列強轟開大門,我們不可能享有民主,但也因為近代被殖民的經驗,讓這條民主之路走得迂迴曲折。
四年級的梅丁衍收藏麥當勞叔叔,原想反思美式速食文化。因他成長過程中嚮往左派理想,但台灣左翼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在台灣已經沒「建設」空間,部分左翼朋友轉往中國發展。但自從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兩岸左翼同樣蕭條」。台灣左翼原本還想搶救中國左翼,現在發現自身難保。「我像唐吉訶德想攻擊風車,卻發現風車被炸爛了!」
懷舊物創作 像整理自傳
90年代以來,梅丁衍一直想文以載道,現在自覺既不可能改變社會,也抵擋不了資本全球化,他的麥當勞計畫就此擱淺。
他轉向從自我的歷史出發。「用懷舊物件創作,像是在整理自己的傳記。」過去的他像站在舞台上登高一呼,現在面對卡漫、享樂、消費文化當道,只想「跟世界保持一個距離整理自己」,像個揀破爛的「卑微見證者」,默默進行無言的抗議。
藝術介入政治 不變的探索
當代藝術同輩眼中「很會畫畫」的梅丁衍,80年代初赴美國留學,遇上一個宣稱「繪畫已死」的時代,就此投入達達主義、杜象懷抱,拋棄彩筆。他愛上跳蚤市場,轉向發展綜合媒材裝置藝術。
時隔20多年後,梅丁衍重拾「手繪」樂趣,只不過,這回他手握的是滑鼠而非畫筆,繪圖軟體和電腦也取代了畫布。一路走來始終不變的,是他對「身分認同」的大哉問,與「藝術介入政治」的探索。
90年代,他曾以綜合媒材、攝影等創作「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三連作,仿拼圖形式,將彩色的毛澤東局部五官拼圖,覆蓋在黑白的孫中山肖像上。一對陶瓷「政治花瓶」對準孫中山的側臉弧度量身打造。
現在的他,以時髦的電腦新媒材,重建帶有西洋古典主義色彩的靜物影像,稱之為「手繪新古典數位虛擬寫實主義」的「台灣常民歷史畫」。他將收藏的台灣雜物當「道具」,先個別擺拍,再經由電腦合成、繪圖,創作出帶劇場氛圍的虛擬影像,像是油畫、攝影和版畫的綜合體,每幅作品背後皆有典故。
他收藏印有可口可樂logoDDT噴筒、有百事可樂logo的烘爐。這是70年代的台灣在引進美國的可樂後,因金屬包裝成本高,勤儉的台灣人將可樂鐵罐再利用,包在DDT噴筒、烘爐上面。經梅丁衍重新排列組合成為「台灣可樂」,讓人驚見70年代的台灣這麼普普。
1979年夏天,梅丁衍從馬祖服役退伍,換上便服準備登艦返台,突然遭憲兵攔阻,邀他到馬防部「坐坐」,原來,他在退役前夕批評部隊長官,當時他生死未卜,最後被關了兩個月獲釋。如今,他將一枚子彈的影像放大數百倍,對比矮一截的彈珠汽水,紀念「那年夏天」。
他也藉收藏為歷史拼圖,進而「虛構歷史的想像」,一位前輩的兄長受日軍徵召赴南洋遠征,他即藉由一套日據時代的舊軍裝,加上一張穿著日本軍服青年的老照片,建構出新作「傳聞舅舅」。
梅丁衍收藏大量日據時代的老藥袋、藥品,正想以「東亞病夫」為主題進行創作。此舉既想探討台灣的藥品文化,也在反省近年來中國崛起,表面上似乎很強大,細加察訪,卻發現內部問題不少,「病了一百年」的東亞病夫,面對西方文明衝擊產生諸多疑難雜症,尚待診斷。
2010/01/10 聯合報】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