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客家身影/黃鼎松 苗栗鄉土史急先鋒

【聯合報記者 何來美】
2010.01.03 04:04 am

苗栗縣志副總編纂黃鼎松,投入地方文史研究卅餘載,從鶴岡國中教務主任退休後,在苗栗社區大學擔任執行長,10年來他教學相長,從《鄉土文史》開到《縱談古今台灣》,多達17門,培養了許多文史種籽;他編寫的文史著作也多達五十餘冊,給家鄉留下珍貴史料。
3年前重修完竣的苗栗縣志,多達33411800萬字,有多位撰述委員是他社大弟子;他們跟著黃鼎松上山下海,尋訪鄉賢,從村史寫到縣志。黃鼎松為鄉土史拓荒的貢獻,去年獲客委會頒發文史類傑出成就獎肯定。
手足多 妹賺錢 他讀師範
黃鼎松(1939年生)在9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小五就會犁田,初中畢業時與11位同窗一起準備升學,只有他讀台中師範,其他的後來都出國深造,但他並不怨嘆,因小他一歲的妹妹黃玉英,國小畢業就未再升學,賺錢貼補家計。
「兄弟能開中門應該感謝我的姊姊」,十餘年前黃鼎松與父親黃良興,陪同二弟黃松元、三弟黃肇松到苗栗市文昌祠「開中門」祭聖,時任中國時報總編輯的黃肇松,感性地表達對大姊的犧牲與付出。
亡母重教育 弟讀到開中門
「肇松其實是36年生的,怕養不活,37年才報戶口。」黃鼎松說,母親邱三妹生了10胎,養活8胎,二弟與三弟差5歲,中間母親還生兩胎,都幼年夭折;母親因操勞過度,50歲撒手人寰,成為子女心中的痛。父親後再續弦,並添一女。
他說,母親勤儉持家,格外重視教育,開學前都帶子女到文昌祠祭拜,後來松元留美獲得博士,肇松高考及格並留美獲碩士,開中門祭聖前晚,兄弟曾跪在母親遺像前,稟告子女並未讓她失望。
劉鴻喜點醒 他親近故鄉事
黃鼎松從小愛閱讀,小六從收破爛處獲本水滸傳,如獲至寶;初中時,大陸剛淪陷,老師不乏文史學家,更激發他對文史的興趣。畢業後到國小任教,直到59年甄選上國中地理老師,積極行腳了解台灣。
「身為台灣人應知台灣事」,給黃鼎松振聾發聵的是地理學大師劉鴻喜,黃鼎松也發現學生只知大陸長江、天山,卻不知苗栗的後龍溪、加里山,他決定親近家鄉山河,帶學生戶外教學,也迷上了登山。
寫地方風物 6年撰40萬字
黃鼎松說,台灣百岳他已攻頂五十餘座,每次登臨山巔,極目遠眺,群山浪湧,千峰爭雄,身感卑微;與名山對話的心得,常刊在《中華登山》,開啟他記錄名山秀水的興趣。他真正深入地方文史,是72年夏應《中原週刊》社長謝樹新之邀,擔任「地方風物」專欄主筆。
他說,受日本殖民台灣50年皇民化運動影響,客家史料乏善可陳,「外省客」謝樹新創辦的《中原》,成為介紹客家文史的主要園地,他除每周寫1500字專欄,貪婪地廣閱《中原》叢書;為充裕稿源,也到處踏勘古蹟,拜訪鄉賢,6年來他寫了40餘萬字。
編出鄉土教材 郭為藩肯定
78年在苗栗縣前文化局長曾光雄支持下,他出版了《苗栗史蹟巡禮》、《苗栗開拓史話》、《苗栗山水紀事》,獲得文史界熱烈回響;當時台灣本土化浪潮高漲,他再受前教育局長黃新發之託,編寫了一套6本鄉土教材,包括史地、人物、民俗、植物、地質與文教篇。
「這套鄉土教材,連教育部長郭為藩都肯定。」黃鼎松說,植物篇他請蠶業改良場專員陳運造協助,地質請中油地質師魏聲焜幫忙,攝影則請阮榮助、鍾德欽支援,令他傷感地是鍾德欽因車禍英年去世。
重修縣志 弟子共襄盛舉
黃鼎松後來擔任公館、銅鑼、頭屋、苗栗與泰安鄉志的總編輯;重修苗栗縣志時,他應總編纂陳運棟之託,擔任副總編纂,不僅負責《寺廟志》、《人文地理志》,他的弟子廖綺貞、吳保榮、林中光等多位亦擔任撰述委員,協助甚多。
「逢山有客客有山」黃鼎松說,客家人來台較晚,為了生存,苗栗縣不僅是原漢爭奪生活空間、抗日最激烈的地區;山區的開拓亦是靠「擔竿」(扁擔)打拚出來的,故山區古道特別多。閩客關係雖漸融合,但從頭份、竹南,通霄、苑裡與苗栗、後龍間的生活氛圍來看,至今仍舊有別。
他說,以開發獅潭鄉的黃南球為例,以前山產的運出,主要靠錫隘古道,古道陡峭,有「上崎觸鼻孔,下崎觸髻鬃」之說;黃南球就在現新東街的五隻寮定居,以便掌控山區古道與後龍溪的水運。
昆仲專才 三領域各領風騷
黃鼎松昆仲在文史、生物與新聞界各領風騷;隨著年歲增長,黃鼎松與剛卸下中央社董事長不久的黃肇松,長相也越來越神似。
黃鼎松與國小老師梁碧珠婚後,育有偉春、珩春兩子,分是高雄榮總醫師、光電工程師,偉春現留英攻讀醫學博士,珩春是台大光電博士;媳婦林子雯、邱惠雯也獲博、碩士,分在大學任教、媒體界服務,都青出於藍。
2010/01/03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