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從天津教案 到台北牛案…

【聯合報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2010.01.02 05:36 am

馬英九總統上任一年多來,施政滿意度民調節節下滑,最近因為美國牛肉進口案而達到總爆發點,各方交相指責。他的「老朋友」南方朔更「罵」他「沒智慧、沒能力、沒本事,比崇禎皇帝還不如」。
南方朔的論斷,顯然也有不同意者。司法記者劉益宏在電視上說:「南方朔與馬英九相識四十年,既然認識他這麼清楚,為什麼選舉時不告訴我們,自己反而支持他?公務員謝宜芳投書《中國時報》,指南方朔的論事態度是「萬般皆可罵,只有我最大」。大學教師林信雄在《聯合報》上撰文,以具體數字說明馬政府的若干成就,認為南方朔「全無式的批評太重,也流於私人情緒。」
民主政治不僅容許批評,而且由批評保證了民主品質。怕熱就別進廚房,政治人物,尤其國家元首,身負選民託付,政績成敗關係人民禍福,豈能免於輿論的監督?但臧否時政者,一要本乎事實,二要符合現實,而非僅求「一吐為快」。
美國牛肉進口案,行政部門與國會、與在野黨,甚至與社會各階層,事前都嚴重溝通不足,惹出這樣的風波,是當政者咎由自取。但是朝野都應謀求改善與補救之道,而不是又慣性的自家閉門內鬥。果然,美國發表聲明,口氣略為嚴厲一點,台北立即就感受壓力。別罵美國「霸道」、「帝國主義」,它向來就是這樣。想想「台灣關係法」和「軍售」、想想「自由貿易協定」、「入境免簽證」案等等,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能不顧美國的感受與反應嗎?
這就教人想起當年的「天津教案」。清代同治九年(公元一八七年),天津市民因誤聽法國天主堂拐害中國兒童之謠言,聚眾將教堂一火焚之,還殺死了兩名法國神父、十名修女、一名領事館秘書、一對商人夫婦,另有三名俄國人被錯認為法國人同時遇難。殺紅了眼的「義民」,又燒了四座英國教堂和兩座美國教堂。
英美法比俄普西七國聯合向中國抗議,且調集兵船在天津與煙台示威。朝廷見亂子鬧大,命直隸總督曾國藩赴天津查處。曾國藩知道中國不是「船堅炮利」西方國家對手,只能低調求和。判了廿名「兇手」死刑,地方官調差,對教堂和受害人給予賠償。
在此期間,廟堂重臣、民間士子似多不值曾國藩之所為,痛詆他太過軟弱,甚至還有主戰之聲。
「教案」結束,曾國藩有段很感慨的話:「自古以來,局外之議論不諒局中之困難,一唱百和,亦足以熒聽而撓大計。卒之事勢決裂,國家受無窮之累,而局外不與其禍,反得清議之名。」
自然,時移勢易,曾國藩的話未必全能用於今天。何況「局內」的國家若有禍,「局外」的人民不是「不與其禍」,而是「同與其禍」,是則對政府的監督豈能鬆懈?但批評之人,如也能顧及「局中之困難」,同時給予理解、鼓勵和指點,也許對國家更有實質的利益。
綜合平日各方的議論,馬總統在領導上有兩項主要問題,其一是幕僚人才不足,其次是決斷力不夠。一代名相張居正曾說,領導人要「謀在於眾,斷在於獨」。請馬總統三復斯言。
2010/01/02 聯合報】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