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感時篇/爭民權是18世紀的事

2010/10/28
【聯合報╱張作錦】

──從劉曉波得獎,想到大陸,想到台灣

中國大陸「民權人士」劉曉波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說到「民權」,不由想起楊杏佛的話。他說:爭民權是18世紀的事,中國20世紀還在做。
楊杏佛是一位經濟管理學家,中國民權運動先驅。他於1910年加入同盟會,參加過武昌起義,孫中山在南京就任總統,他任職總統府祕書處。民國16年國民黨清黨,他開始「左轉」,與宋慶齡、蔡元培等人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總幹事,1933年在上海遇刺身亡。一個爭民權的人,連自己的生命權都沒保住。
楊杏佛當年感慨人家18世紀爭民權,中國20世紀還在做。現在是21世紀了,民權在中國總不應該還是個「新興事業」吧!
劉曉波得獎,多半是大陸政府「成全」的。他本是一介書生,因涉「八九民運」事,被監禁一年。釋放後又因「擾亂社會秩序」罪,被「勞動教養」三年。期滿回家,即遭軟禁。2008年發起並領頭簽署《零八憲章》,經法院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十一年。
此案在司法審理時,外界咸認官方不可能讓劉曉波免於受罰,但判個三年五載已經很重了,因為《零八憲章》所要求的,無論自由、人權、平等、共和、憲政、民主等等,沒有哪一項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陳述和列舉的。把《憲法》明文規定的事再說一遍,何罪之有?所以乍聞十一年刑期,大陸各界頗感意外,國際人士尤覺太過。北京因此獎而遷怒挪威,實際上也應檢討自身要負多少責任。
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在經濟民生上的成就,可用「驚天動地,震古鑠今」形容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一躍而「超日趕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恐怕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
大陸崛起,在國際上有了地位,有了發言權。最近中日釣魚台糾紛,大陸態度堅定,寸土必爭,得到海內外中國人的支持。百年坎坷的中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馬關條約等等一長串的屈辱負擔,現在可以開始卸解了。這樣的成就,是大陸政府和黃土地上的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凡為華族,與有榮焉。只是,這還不夠。
1978年大陸推行工業、農業、國防與科學「四個現代化」,是年12月5日另一位民權人士魏京生在北京「民主牆」上貼出大字報,提出「第五個現代化:民主與其他」。四十年過去了,大陸總理溫家寶最近終於承認:「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
海內外華人所盼望的,中國不僅是「大國崛起」,更應是「文明大國的崛起」。溫家寶的話,劉曉波的獎,也許正是一頁新歷史的契機。大陸廣土眾民,改革需要穩健,但不管多麼慎重,也要翻開那一新頁。
台灣雖先一步完成民主化,但有族群與認同問題,內在危機同樣嚴重。台獨的路是走不通的,美國或日本的支持也靠不住,只有更強化、活化我們的民主制度,影響和引領大陸儘快臻入政治現代化,台灣才會安全。而大陸體制轉型成功,也才是全體中國人之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