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感時篇 / 無是非到耳,謂之福。

2010/11/11
【聯合報╱張作錦】

生於今世之台灣,又連年選舉,寧有此福分耶?

張潮的《幽夢影》,是一部小品式的隨筆,很多人歡喜。林語堂1937年寫《生活的藝術》時,把《幽夢影》的一部分譯成英文,收入書裡。隨著《生活的藝術》一書在西方暢銷,《幽夢影》也得到一些外國讀者的認識。
《幽夢影》亦如《菜根譚》這類的書,文字一小段、一小段的獨立成章。像一個小雜貨攤,隨客人的歡喜自行選購。書中有一段話,今天讀來,似別有意會。它說: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有人讀此為之註曰:「五福駢臻固佳,苟得其半者,亦不得謂之無福。」這是知足惜福之言。想想看,多數人為稻粱謀,終生勞碌,有暇讀書又有錢助人,是多大的幸運;有學問能著書立說,非人人可及;無是非之言汙耳煩心,更有良朋益友切磋砥礪;這樣的「五福」,恐怕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不過這五福之中,有四福可操之在我:讀書的時間要自己去安排;以錢財助人可量力而為;學問非任何人的專利,「有為者亦若是」;如擇友有道,待人以誠,「益友有三」亦非不可得。只有「無是非到耳」這種福,卻是操之在人,自己幾乎完全無能為力。
有人認為,「我從來沒有說過謊話」,這句話就是謊話。是則,說人家的長短,大概是普遍的人性,你我可能都未曾免。孔子是聖人,《論語》〈雍也篇〉記載:「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之今世矣。』」祝鮀和宋朝都是人名,在衛國為官。孔子的意思是:不重視祝鮀的口才,卻重視宋朝的美貌,衛國想立於今世就難了。我們可以說,孔子在評論世局,臧否人物;但也未嘗不可以說,他在人家背後指指點點,說三道四。人長什麼樣子?非由自己選擇,說宋朝相貌如何如何,這近乎人身攻擊了。
愛說人閒話之人,每不以獨樂為滿足,而願與人分享。人過群體生活,恭聞這種蜚短流長,就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這種趨勢,隨著媒體的發展而「相得益彰」。個別人愛說閒話,多半只為自娛,惡意不重,殺傷力也不大。但傳播事業興起,可以拿道聽塗說風言風語賣錢,新聞界那就趨之若鶩,唯恐後人了。其結果是毀人名節,製造冤假錯案,使學校教育事倍功半,社會也就不能不亂了。
更不幸的是,台灣在發展民主政治,幾乎年年有選舉。選舉要有政見,要說明自己為什麼比對手更值得選民投一票。但我們的候選人好像不屑於提什麼政見,更不必談自己好在哪裡,只要一味攻擊對方,揭人家的短處就行,於是一片叫囂詬罵之聲,直成街頭潑婦。再加上電子媒體24小時的高分貝傳播,耳朵和心臟再強壯的人恐怕都受不了。但有些選民卻又雅好此道,他們只圖熱鬧,不問是非,於是候選人變本加厲,則全台無清淨土矣!
每逢選戰關頭,有些人就出門避難,不到投票那天不回來。我們無處可逃的人,只能祈禱這次選舉早日過去,下次選舉慢點再來。
民主本來也是一種福分,但代價一定是「是非到耳」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